可能是因为近两天关注了北大录取通知书的缘故,昨天平台又给我推送了一个更奇葩的:有一个账号叫“杨升作文”的,居然说北清等10余所高校的本硕博录取通知书都有问题!
忍不住想笑,就特意关注了下账号简介:人家自称高校教师,却专门讲授小学生作文;人家荣获“狐臭”网十大作者称号,却为企业个人代写各种文案;人家的专著是《互联网巨头正在夺走卖菜商贩的生计》;人家近年创作美文700篇,10万+爆款无数,2篇代表作全网阅读量破亿,但页面文章列表显示阅读量大多在一位或两位数,说名校通知书都有问题一文阅读量最高,7千多;在人家眼里,最高党报是光明报,6篇文章一定程度影响家国政策,1篇文章上了国务内参……
我们这里,管脑子有问题的人叫神经病,管吹牛不上税的人叫喷壶、喷大蛋,管缺心眼的差窍叫信球!
对于这些人,本不想搭理,但看着祖国优秀的语言文字在他们的大作里,被糟蹋、蹂躏得不成样子,作为语文教师的职业病便又发作起来,在这酷热难耐、秋蝉嘶鸣、别的啥也干不了的闲暇,抱着逗你玩的心态,略作回应,算是表明一种基本态度。
被杨升作文点名批评录取通知书有问题的10余所高校分别是:北大、清华、浙大、上交大、复旦、南大、中科大、华中科大、哈工大、武大、中山、中科院大学等。
展开剩余76%确切地说,这位杨某连小学生正常断句的阅读能力都不具备,却对以上名校的本硕博录取通知书评头论足,说三道四,横加指责!他指出的这些名校录取通知书的共性问题是:
1、不该把录取通知书写成贺信,不该在通知书里向被录取学生表示祝贺;
在杨某看来,文中有祝贺之意就是贺信,只是不知道“杨氏贺信”又该怎么写?
文无定法,自由为上;杀猪杀屁股,一人一杀法。按照贺信的通常写法,首句通常是“欣闻你被北大录取”,那么,在杨先生看来,这贺信中的首句,是不是又把贺信写成了通知,或是其他应用文体了?
2. 几乎所有通知书都犯了“句式杂糅”的毛病,不该把多个意思融合在一起表达。
看来,杨某对句式杂糅情有独钟,毕生都在研究这一句式。例子当然还是北清录取通知书中的两句——
1、我校决定录取你入某某学院某某专业学习;
2、你被录取为我校某某学科(专业)攻读硕士(博士)学位研究生。
杨某认为,多个动词叠加,用兼语分析也很难成立。
需要说明的是,句式杂糅,顾名思义,杂糅的是句式,句式指的是几种不同的句法结构,比如说主动句和被动句,混杂在一个句子中,造成语句结构混乱、表意不明。
比如:我把你被打了。要么是:我把你打了(把字句、主动句);要么是:你被打了(被字句、被动句)。糅合在一起时,就不知道你要说什么。
而在“我校决定录取你入某某学院某某专业学习”中,两层意思都是主动句:我校决定录取你;你入某某学院某某专业学习。其中,“学习”呼应的是动词“入”,所以,不能省略。
这两层意思可以分开说,也可以合并成一句话,用兼语句表达。前者要多用一个标点“,”多用一个代词“你”,因此,重复啰嗦。后者合二为一,干脆利索,杂糅何来?
至于“你被录取为我校某某学科(专业)攻读硕士(博士)学位研究生”一句,这是一个被动句,主干是:“你被录取为研究生”,而“我校某某学科(专业)攻读硕士(博士)学位”这一嘟噜,都是“研究生”的定语,只是公文语言简洁,行文严肃,要尽量避免使用虚词,所以,“研究生”前省略了定语标志词“的”,不知道杨某所说的句式杂糅,又“糅”在了何处?
作为高校教师,连一个基本的汉语句子都断不开,真的假的?就这,还敢出来写文糊弄百姓,佩服!
通读杨某大作,他文中的一个观点深深打动了我:杂糅的句式还能表达完整意思,这是汉语的优秀之处。——不知道此话从何说起。
我想,这多半是因为,要么你不知道啥是真正的句式杂糅,要么你根本没读懂原文意思!真要句式杂糅,结构混乱,只能语义纠缠,表意不明。
发布于:河南省网眼查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